前七月罰單數量達去年八成
據統計,2018年1-7月底信托公司領受的18張罰單合計處罰金額615萬元。罰單數量達到去年的八成以上。
從具體處罰緣由來看,各家信托公司被罰原因多種多樣,包括盡職調查不充分、信托資金投向違規(不合規的房地產和資金池項目)、交易結構設計違規(杠桿比例超限、政信項目違規接受擔保等)、關聯交易未報備、信托計劃推介及信托文件簽署不當(合格投資者識別、合格投資者人數管理、推介機構選擇等)、信托財產管理未盡審慎義務、信息披露不合規、信托受益權轉讓管理失職、以信托財產牟取不當利益等。
例如,天津信托分別因“證券信托結構化比例超過法定上限”、“資金池信托業務新增非標資產入池、未如實披露信用風險”、“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業務未直接對應項目、資金使用監控不到位”被天津銀監局開具3張罰單,合計罰款100萬元。紫金信托因“未經批準以固有財產從事股權投資業務”被江蘇銀監局處以60萬元的罰款。
監管高壓持續
事實上,近兩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查風暴持續,罰單數量也是不斷攀升。2015年信托業收到6件處罰、2016年為9件,2017年以來,監管部門以整治行業市場亂象為主要抓手,開展了“三三四十”等多次檢查,銀保監會網站信息顯示,信托業2017年收到各地銀監局開出的罰單22張,處罰機構18家,處罰金額985萬元。
普益標準研究員吳紅麗表示,目前,信托公司已成為我國金融領域第二大金融主體,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顯得格外突出。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風險管理既是一生的難題也是一生的主題。隨著市場、客戶和產品的交織變化,風險管理的理念、意識、能力和手段的精度、深度和廣度也需要不斷修正和提升??梢哉f,一家成熟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就是對于風險識別、計價和管理的能力,風險控制也同時是一家金融機構最核心的生產力。在央行增加信貸緩解流動性、項目投放力度加大的大環境下,識別風險、控制風險應該是當下信托機構的重要任務,而非一味尋找項目、投放資金,待到項目結束時頻頻爆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資管新規的正式下發,信托公司面臨的合規壓力將會更大。業內人士表示,從合規角度看,資管新規要求所有資金信托要實行凈值化管理,并且禁止剛性兌付,提高了信托公司項目管理要求。信托產品分類、杠桿比例、產品期限等方面也都面臨更多的合規要求,信托公司合規管理的壓力將不斷增加。
恐拖累新業務開展
在強監管的外部環境下,信托公司頻繁觸雷,這將對公司業務開展、企業評級、自身形象等方面帶來影響。
吳紅麗指出,根據相關規定在受托管理社?;?、保險資金、企業年金、擔任特定目的受托機構以及開辦受托境外理財業務時,對受到行政處罰的信托公司會有限制。信托公司擬新設基金子公司等主體時,有可能因自身被行政處罰而無法開立相關機構。
信托監管一直強調監管評級和分類監管相結合,對于評級結果良好、業務創新能力強、風險管理水平高的公司,在各項監管的配套政策上都會有所傾向。根據《中國銀監會關于支持信托公司創新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必須是監管評級達到一定等級之上的公司才能享受到創新發展方面的優惠政策。因此,若信托公司受到行政處罰,有可能被評定為較低級別,從而失去更好的發展機會。
“另外,在‘限通道、壓縮嵌套’的大環境下,自然人投資者在選擇信托公司時,很可能重點考慮信托公司的聲譽。如信托公司被多次行政處罰,多會給投資者一種制度不健全、業務不規范的印象,導致其在吸引投資者方面的競爭力顯著下降。”吳紅麗進一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