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紙幣本位制度下所有國家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對于中國來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融資難。仍以生命體和水為例,既然有那么多水,只要把它倒回去就可以了。但問題是目前中國的金融體制,偏偏沒有辦法使得貨幣流回實體經濟,于是就出現了融資難的問題。在中國,融資難,流動性過剩和資產荒并存。
在國內,國有企業在金融市場上、融資市場上占主導地位,資金沒能通過正常渠道融到民營企業里面去。加上缺乏良好的產權保護,糾紛解決機制,市場環境建設也不到位,尤其是對非國有經濟有相當程度的歧視,形成融資難的局面。
流動性過剩和資產荒,接下來將在全世界所有實行紙幣本位制的經濟中體現,而且將會越來越嚴重。這意味著資產市場以后將出現大規模波動,且幅度會加大,因為錢在經濟中到處打轉。在出現資產荒的情況下,人們就開始炒作,今天炒這個市場,明天炒那個市場,結果各個市場輪流出現劇烈波動。另外,國外也存在融資難的問題,但與中國的原因不同。中國融資難是因為制度體系還不完善,國外主要問題是資金找不到出路。
紙幣本位制度導致的流動性過剩和資產荒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在我看來,可能要動一個大手術,尤其是需要在貨幣投放機制方面改進。目前投放貨幣主要是通過購買政府債券。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通過購買政府債券來發行貨幣,這意味著隨著經濟的增長,由于要增發貨幣,政府不得不多借債。
怎么改進呢?貨幣的發行可能最終還是需要財政部和央行有一定程度的合并。具體來講就是,央行先印錢,印出錢之后,借給財政部,讓財政部直接花,花完以后,等財政部花的錢流到經濟里面去,在實體經濟里面運轉一圈之后,等它流到資產市場上的時候,再在資產市場上征稅,把這個錢收回來,交給央行,央行銷毀這些貨幣,由此形成一個貨幣的湮滅機制。
也就是說,在你喝的水把全身各個細胞滋潤完以后,再把這個水排掉。因此,如果要征稅的話,應該在資產市場的環節上征稅,比如印花稅,或者是別的交易稅,通過這種方式把資金、貨幣湮滅掉,交給央行銷毀。但是這個動作可能就比較大了,動作大了就意味著難度很大,一時半會兒實行不了,實行不了就意味著這樣的局面會持續下去,資產荒將會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