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認為,通過采用一系列財政支持舉措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穩定經濟,中國領導人似乎在重振停滯的改革,而改革是長期增長前景的關鍵。瑞穗證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現在,決策者想要再次加快改革,隨著貨幣寬松被證明對于提振經濟沒有什么效果,他們已經意識到,如果他們不推進改革,就沒有出路。”最近幾周,中國央行一直在加強溝通,暗示將持續使用流動性工具而不是動用降息或降準等大炮來刺激經濟。隨著企業囤積現金、不愿意投資,進一步的寬松可能點燃金融風險,而不是促進經濟增長。澳新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楊宇霆告訴彭博社,傳統的降準或降息手段“不再符合市場供應側結構改革(的精神)”,“央行試圖以符合習近平改革策略的方式將中國貨幣政策體系進行現代化改造。”
其他地方也在踩剎車,知情人告訴彭博社,上海當局在準備新一輪遏制措施,旨在冷卻上海飆升的房地產市場,包括可能限制按揭和給開發商的貸款。中國領導人在2013年制定了計劃,意欲擴大市場在經濟當中的角色,并推出改革舉措,試圖讓中國經濟規模截至2020年比2010年翻番。
目前大多數領域的改革進展緩慢,臃腫的國企仍然對私營企業占據優勢。瑞穗證券的沈建光說,在三中全會改革方案推出三年之后的今天,中國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否則改革計劃可能無法按時完成。但是現在,外界對于北京是否將實施改革仍然有很多懷疑。法國外貿銀行經濟學家寫道,最新的國企指南沒有包含足夠的改變國企行為的“大棒”。他們質疑,發改委吸引私人投資者的計劃是否會成功,不認為國家在生產當中的角色將很快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