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指出,2015年以來中國信用債券市場快速擴張,特別是2016年債券市場取得了長足發展,各類債券余額都有增長,中國依然保持著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的地位。同時也要看到,2016年信用違約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違約主體從民企拓展到央企、地方國企,范圍不斷擴展;二是違約程度從無法支付當期利息,發展到本息皆不能償還,致使投資者蒙受更大損失;三是違約品種從公司債逐漸蔓延到中票,直至短期融資券;四是違約期限由長及短;五是違約產品有逐步向信用評級水平高、股票背景較強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六是違約產業分布從新能源行業擴展到設備制造、鋼鐵、有色、采掘等周期性行業,向食品等非周期性行業發展。
至于違約原因,李揚認為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際債券市場信用違約率驟升,對國內債券市場產生負的外溢性影響;國內經濟增長率持續下行,需求不振、投資萎靡。
李揚強調未來依然要對中國債券市場充滿信心,他提出從六方面進一步推進債券市場改革與發展:明確提出去杠桿和經濟穩定之間要保持平衡;打通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后一公里;嚴格約束杠桿率;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用評級機制;配合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打破市場分割;對流動性保持高度警惕。(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