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人民幣直接交易貨幣新增12個。人民幣對外幣的直接交易標志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這十年來的人民幣國際化歷程整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貿易融資——投資——IMF儲備貨幣。
以下為2007年~2017年人民幣歷年國家化進程大事記: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幣債券登錄香港。
2008年12月,中俄磋商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中俄簽署1800億元貨幣互換協議。
2009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
2011年9月,尼日利亞計劃將10%的外匯儲備投資人民幣,智利、泰國、巴西和委內瑞拉擬將人民幣納入央行儲備。
2011年12月,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試點計劃相關規則發布。
2012年10月,開啟日元/人民幣直接報價。
2013年6月,中英簽署200億英鎊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3年10月,中歐簽署3500億元貨幣互換協議。
2014年6月,倫敦成為歐洲離岸人民幣中心之一,與法蘭克福、巴黎和盧森堡“四足鼎立”。
2014年7月,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五個金磚國家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
2014年10月,英國政府發行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券 人民幣逐步躋身儲備貨幣。
2014年11月,滬港通股票交易正式開鑼,同月,中國央行正式開閘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業務。
2015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又稱為“811匯改”。
2015年10,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開放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
2015年10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一期)成功上線運行,為境內外金融機構人民幣跨境和離岸業務提供資金清算和結算服務。
2015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2015年12月,中國發布包括13種貨幣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
2016年1月,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時間延長至23:30 參與主體擴大。
2016年3月, 歐洲地區人民幣支付清算超過半數在英國進行,英國已超越新加坡成為第二大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
2016年9月,中國與匈牙利續簽100億元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2016年10月,人民幣被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
2017年1月,人民幣直接交易貨幣新增12個。
人民幣國際支付遇冷 國際化進程挑戰依舊艱巨!
2016年人民幣的全球支付額同比下降29.5%,占比從2015年12月的2.31%降至2016年12月底的1.67%,其使用在國際支付中排名第六。人民幣支付并未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而進步。
SWIFT提供的報告顯示,2016年12月,人民幣支付總額與11月相比下降15.08%,同期全球所有貨幣支付額增加了0.67%。
SWIFT提供的報告顯示,2016年12月,人民幣支付總額與11月相比下降15.08%,同期全球所有貨幣支付額增加了0.67%。
2016年人民幣國際支付比重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匯率波動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盡管這十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很大的進步,但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依舊需要面對重重考驗,尤其是在人民幣正式納入SDR之后,伴隨著資本進一步開放,人民幣將迎接更多來自國際市場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