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3月24日以來,央行連續第十三日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后首次重啟逆回購。
據鳳凰財經統計,本周央行公開市場還有600億逆回購到期,周四、周五到期量分別為400億和200億。此外周四還有2170億MLF到期,無正回購和央票到期。
光大證券認為,在公開市場操作連續暫停的13個交易日中,雖然資金利率出現過一定幅度的波動,但是人民銀行并沒有被倒逼重啟公開市場操作,彰顯了貨幣政策的定力。貨幣政策的基調已由“穩健”轉為“穩健中性”,流動性的目標由“合理充裕”轉為“基本穩定”。由“合理充裕”向“基本穩定”的轉變不僅僅體現于對利率的峰值,也體現于利率的中樞和下限。很顯然,這個趨勢仍將繼續。
華創債券表示,4月中旬,將面臨4000-5000億的繳稅壓力,同時4月13日與18日分別有2170億元和2345億元MLF到期。央行去杠桿態度堅決,流動性可能重回緊張環境,央行大概率保持總量緊平衡的操作,資金面壓力將在4月中旬加速到來。
溫和通脹下貨幣政策難現寬松
3月份,CPI同比上漲0.9%,較上月0.8%小幅反彈,連續兩個月同比漲幅低于1%。
溫彬稱,CPI保持低位主要與食品價格有關,因為今年以來包括豬肉蔬菜價格環比都持續下降。
CPI低水平運行無疑會給貨幣政策寬松釋放空間,但是僅一個月的數據難以說明問題,未來物價水平值得關注。
“未來物價既有上行動力但也有下行風險,同時基數因素也可能使未來一段時期同比物價漲幅放緩,這些都有助于物價形勢保持相對穩定,當然也存在不確定性,須繼續密切關注。”央行在2016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范建軍稱,按翹尾因素來看CPI應該在6、7月份達到高點,下半年CPI就會比較平穩,可能會上升但不會升很高,不會到2%。
“下階段食品價格還是影響CPI的主要因素,因為食品的權重最高,在可預見的范圍內,包括豬肉、蔬菜的整體價格上漲對通脹的壓力整體有限,所以通脹水平是一個溫和通脹。未來走勢是1%~2%區間。”溫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種形勢對經濟基本面、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一個支撐。”
不過,原油價格的波動將成為未來影響CPI、PPI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招商宏觀閆玲團隊稱,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形勢趨緊可能對主要產油國的原油生產造成影響,避險情緒的升溫也將影響美元走勢,原油價格的不確定性加大。“預計4月通脹會繼續小幅上升至1.0%,全年通脹會低于去年全年均值2.0%的水平。”
綜合來看,多位人士均認為CPI全年水平將低于2%,但低通脹并不成為貨幣政策調整的必要條件。
“穩增長沒有很大壓力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寬松。”林采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寬松,資產價格風險還會進一步加大。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CPI并不成為央行重新寬松的理由,“由于央行通過提高資金成本去杠桿剛見成效,央行后撤、重回略偏寬松的可能性不存在。”
那貨幣政策是否會進一步收緊呢?“雖然說流動性可能趨緊,但全面加息、基準利率上調還不存在條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4月11日在“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表示,“第一目前國內經濟還在底部,進出口和民間投資低迷;第二加息提高企業融資成本,不利于實體經濟,更多可能從其它方面收緊。”
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稱,未來貨幣政策邊際取向取決于經濟增速狀況,若經濟面臨過熱風險、可能邊際收緊,反之則邊際寬松。但當前理論、實務界對未來經濟走勢的看法存在較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