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預計,新一輪實體經濟改革可能聚焦如下幾個領域:
首先,盡管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景依然存在不確定性,但地方國企的混改可能顯著加速。尤其是那些地方政府債務居高不下的省份,未來可能有較強的動力來推進國企混改。
其次,風險可控的土地流轉改革未來可能鋪開,例如由地方政府出資設立土地銀行,來幫助農戶將土地使用權資本化的土地銀行方案。
再次,教育、醫療、養老、電信、金融等服務業部門未來有望加快向民間資本的開放。畢竟,中國家庭目前對制造品的消費已經比較飽和,而對優質服務品存在旺盛的需求。向民間資本開放服務業既有助于提振民營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也有望提高中國家庭的幸福程度。
綜上所述,欲化解金融風險,實則功夫在詩外。當前已經到了中國政府推進實體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時間窗口。這些改革既是我們不能回避的,也是雄安新區與一帶一路倡議所不能替代的。然而,眾所周知,結構性改革知易行難,面臨著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抵制。要努力推進結構性改革,需要考驗中國政府的勇氣、決心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