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官網顯示,中國主權信用評級被從原來的AA-下調為A+。
標普表示:“此次下調評級反映我們的評估,即長期的強勁信貸增長加劇了中國的經濟金融風險;2009年以來,存款機構對居民非政府部門債權快速增長,且增長速度常常高于收入增速;盡管此輪信貸增長助推了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強勁增長和資產價格上升,但我們認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穩定性。”
標普指出,“政府近期加大控制企業杠桿水平的力度,有望穩定中期金融風險趨勢。”但該機構告誡稱,“預計未來兩到三年的信貸增速仍會處于推動金融風險逐步上升的水平。”
該決定使標普對全球最大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評級與兩大競爭對手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的評級相仿。穆迪今年5月下旬下調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時,中國批評了該決定,稱“穆迪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改革的能力”。
外國評級機構的評級具有象征意義,但對中國政府融資能力的實質影響不大。中國主要債券清算所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外國投資者持有4980億元人民幣(合760億美元)的中國政府債券,約占未償總額的4%。
但中國財政部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向外國投資者發售約20億美元的美元計價債券,這將是2004年以來中國首次發售外幣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