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互聯網數據戰不斷升級,羅榮閣卻另辟蹊徑,他說“作為投資者,我認為消費互聯網已經有點透支,下一個風口在產業互聯網,這也是為什么孫正義出清阿里的原因。”
羅榮閣這樣解釋當前消費互聯網面臨的普遍困境,“消費互聯網企業的估值簡單粗暴,按流量來,所以用戶規模是關鍵,但光有規模是不夠的,最近看到很多創業者焦慮,雖然補貼戰結束但用戶黏性依然不夠,現在消費互聯網領域開始體力不支了。”
究其根本,羅榮閣就不認同消費互聯網追求“壟斷”的商業邏輯。“平臺的用戶粘性靠的是激勵,有補貼單量就很大,打車的人和司機都會來。但壟斷從來都不能長期持續,繁盛到一個頂點危機就會出現。”
“只有建立好的激勵機制才能構筑真正的護城河,” 羅榮閣說,“好的機制要實現兩個目標,第一,公平,獲得的收益和付出呈正比;第二,穩定,不會因為一小戳人的故障讓整個體系崩塌。穩定的平臺應該是去除壟斷的,應該是多方運營的。而區塊鏈正是這樣一個可以用來協調多方主體博弈關系的技術。比技術更重要的是,這背后的機制設計。坦率的講,人工智能大數據用起來挺難的,因為要不斷改變模型,尋找變現方式,包括在現金貸這些領域應用都還有很多問題。但區塊鏈在產業應用會比較快,只要機制設計合理,痛點存在,針對它解決就可以。”
關于區塊鏈在產業互聯網的具體應用場景,羅榮閣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有一次給中國計算機協會演講的時候,一位公安口的朋友找到我,說想解決一下公安領域的一個問題,我嚇了一跳,說這能解決嗎?最后真幫他設了一個機制,通過區塊鏈解決。所以可用的領域非常多。”
但羅榮閣并不看好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他指出:“我做了十幾年的金融保險,很不幸的告訴大家,我自己覺得在我們的金融市場里面區塊鏈更多的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因為是強監管、中心化的管理架構,不要談去中心,因為中心化的效率已經非常高了,不要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我公司的名字叫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有限公司,這個在上海注冊很難,要把區塊鏈放上去很難。最后一句話,能不用區塊鏈就不用區塊鏈。大家看這張圖里面,一份數據存儲N份,這個效率多低。一句話要跟N個人講,這個通信領域多大。有些編程全加密了,很難做,所以我的代碼里只有10-20%是區塊鏈代碼,其他都是傳統技術。金融保險行業,到目前為止我個人沒有看到太高數據的東西,如果監管機構想做會用非常高效的中心化方式做出來,比現在的區塊鏈好多了。”
關于如何設置更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其實羅榮閣也尚在探索,他透露:“我跟上海的高校合作,請他用博弈論來給我分析應該如何進行利潤分配,才能讓參與者都認可這個生態,區塊鏈肯定能幫助實現更合理、更穩定的定價。但定價這門學問,我現在也回答不了。”